沫若中学举办第一期心理茶话会3
发表时间:2023-10-26 23:21 ![]() 一杯冒泡泡的可乐、一颗香甜的棒棒糖、一群可爱的心理委员......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茶话会在沫若中学学生心理发展中心举办。 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沫若中学两位心理教师发现部分来访者因为朋友突然不理自己而产生情绪困扰,两位心理老师对来访者(被疏离方)的心理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另一方却不甚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助力沫中学子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就有了今天这样一场轻松、开放、直击心灵的茶话会。 ![]() 首先,心理教师程静思以一个案例为引,导入本次茶话会的主题“她为什么突然不理我了?” ![]() 在会谈中同学们发现14人中有9人有过类似经历,其中有3人是被朋友疏离的一方,1人是主动疏离朋友的一方,有5人两种经历都有,部分同学分享了身边类似的具体事件。两位心理教师研究发现,受“被疏离”困扰的女同学占比较多。 在程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几位受邀的同学提供了各自的想法、见解。 ![]() 1、同学们突然做出不理对方的行为包括以下原因: (1)在深入接触过程中发现彼此在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对方强势,当两个人之间出现矛盾、分歧时,对方总是不妥协、不服输,需要自己服软。 (3)彼此之间有许多日积月累的小矛盾,最终让自己不能忍受。 (4)对方说话太直白、伤人,总是在交流时让自己很难堪而不自知。 (5)对方毫无边界,喜欢把双方的秘密告诉其他人。 (6)对方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不洗澡、不讲卫生等 (7)不同学校、班级的好朋友,在彼此圈子不一样之后,大家都有所改变,已经没有共同话题。 2、同学们会通过以下方式来疏离对方: (1)直接告诉对方:采用发消息、写信的方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清楚。 (2)间接告诉对方:a、行为上的疏离,比如不与对方身体接触(挽手、牵手等)、不等对方、不理对方(说话不回应)b、言语上的疏离,比如说话语气的改变,转变为不耐烦、冷漠。调查发现间接告诉对方的同学占多数。 3、同学们使用“冷暴力”疏远对方的原因是: (1)已经就彼此存在的矛盾进行过多次深入谈话,但对方不当回事或者不改并认为是你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发小作文或许会遇到一些相互理解的朋友,大家说清楚原因,虽然不再是亲密的朋友但也可以是普通朋友,可是实际上遇到更多的是自己说了心理话对方还纠缠着不放的人,所以不得不采用间接方式。 (2)不好意思说出来,怕彼此尴尬。认为如果采用不理对方的方式,对方能感受到自己疏离,能懂自己的意思。 (3)怕彼此的朋友处在中间尴尬。直接说出来,共同的朋友会不知道如何面对、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间接的方式能让共同朋友感到舒适,我们只需要私下不联系就行。 ![]() ![]() 随后,大家转换角色,站在被疏远方的角度去思考了以下问题: 1、在被朋友疏远时同学们会: (1)在情绪情感上会感到伤心难过、会觉得缺失了一部分,会怀疑自我。 (2)在学习上上课会走神,无法集中精力,时不时会想起这件事。 (3)在生活上会感到很不习惯,晚上会因为想这件事而失眠。 2、大家会这么拯救友谊: (1)等对方冷静后去找到朋友当面问清楚 (2)写小纸条问清楚 (3)找共同的朋友去问清楚 3、为维护友谊做了努力但没有用,大家会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反复去想“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有哪些不好?”,让自己更加难受。 4、同学们会这样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1)学习,投入学习会暂时忘记不愉快,学累了会睡得很香。 (2)找朋友、家长等信任的人倾诉。没人可倾诉就去网上倾诉。 (3)如果自己做了许多对方仍然不理或态度恶劣,那么证明这个朋友没有继续交往的必要,自己反而释然了,就顺其自然,说不定会遇到更好的朋友。 (4)吃东西、跑步、听音乐等活动也能帮助自己心情变好。 ![]() 最后,大家讨论了作为心理委员该如何开导有类似困惑的同学,并深刻的认识到如果不想和对方做朋友,有时候说清楚才是最好的办法,间接的方式反而会让对方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本次心理茶话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为促进沫中师生共同努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成功助力。 撰稿:程静思 编辑/初审:潘雨萌 复审:王生兰 终审:李月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