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大熊猫的新家园——乐山沙湾

1389
发表时间:2018-11-02 15:01

大熊猫的新家园——乐山沙湾

彭先云 熊继承 李 维

2012年3月11日,乐山沫若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组和一部分户外活动爱好者,在指导教师李维的带领下,对二峨山进行生态考察。约11时许,大家到达二峨山中长满成片金竹林的地方云台寺长老坪。据当地人说,这片地域属于原大林村1组,现属世坪村6组。这里正是建于唐代毁于明代的云台寺遗址(又称长老坪遗址)。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张品华队员,在竹林的北面边缘忽然大声高喊“熊猫!有熊猫!”大家以为她在开玩笑,并没有在意。后在她急切的召唤下,才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她的指引下,我们发现了多处野生动物活动的痕迹:

一是较为新鲜撕裂的竹皮。竹皮散落在竹林的地面上,离竹林边缘5至8米,面积约为10余平方米。竹皮平均厚约1.5毫米,长约30―40厘米,局部堆积厚度约5厘米。

二是撕裂倒伏的竹子。被毁竹子多为一年生的较为健壮的那一部分,留下的竹桩平均高度约为50厘米,直径约2厘米,均撕裂,裂口不对称,倒下的竹子大部分留下竹尖部分,有少量竹子只撕裂了半边。

三是留在竹子上的牙痕。竹桩和竹子局部留下少量被牙齿划的“一”字型痕迹,还有直径约3-4毫米的牙齿,咬竹时留下的圆形痕迹4-5个。

四是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离竹子采集地都有一段长短不一的距离,最远一处相距采集处约50余米。残渣堆积物共发现有8处,且残渣数量多少不一,最大的一处残渣占地约有0.5平方米,堆积高度约10厘米,呈淡白色,每片残渣长度约为4厘米,宽约3厘米,十分均匀、整齐,且磨损程度都基本一致,很像人为加工过,又像工业化的成品一样。食物残渣都是由竹子中最嫩、水分最多的那一部分组成的。

五是粪便。在食物残渣边缘,发现了2处大便,一处呈青黑色,表面较光滑,其中有一砣完整的大便,长约11厘米,直径约4厘米,可以清楚的看到大便里竹渣约占98%,只有极少的其它杂质存在,大便没有明显的刺激性味道。另一处大便也在残渣边,呈乳白色,表面可能由于雨水冲刷,已变得粗糙,其中有一条几乎完全是由竹渣组成,其大小、气味和第一处差不多。

六是脚印。我们发现多个疑似动物脚印,但是由于竹林中多年来被较厚的竹叶覆盖,动物没有留下特别明显的脚印。在竹子采集处,我们也细心的发现了几个疑似动物脚印,印记约4平方厘米,有隐约爪痕,中间有明显凹进去的压痕。


七是毛发。我们采集到黑色和白色毛发数根,但由于这里也是牧羊活动区,是羊经常光顾的地方。因此,大家都认为毛发是羊留下的,于是我们就没有在意了,也没有向林业局送去毛发标本。

大家对这一发现都非常兴奋,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我们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动物活动痕迹的破坏,尽量保护其现场的原貌。大家决定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一发现。但是由于山高沟深,手机信号多次中断,于是我们停止了报告,继续进行当天的考察活动。

11日晚,熊继承老师得知队员们的发现,他迅速在网上进行了搜索,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痕迹和大熊猫很相似,考虑到几年前陕西周正龙拍华南虎进行炒作的恶劣影响,我们没有立即报告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并决定14日下午上完课后,由李维老师和熊继承老师再次上山。一是争取发现活体大熊猫;二是采集痕迹标本,以便供有关部门作技术鉴定。二位老师顾不上吃晚饭和路途的艰辛劳累,直奔痕迹而去。到达目的地后,熊继承同志非常专业的观察,并仔细的拍照,规范地采集了标本。工作刚完成,天色就完全黑了下来,能见度几乎为零。二位老师克服了饥饿、寒冷和恐惧,又在竹林中蹲守,希望发现熊猫活体。约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竹林中也没有新的情况出现,于是二位便在黑夜中摸索下山。熊老师下山途中多次摔跤,身上“遍体鳞伤”,其科学献身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15日上午9:30,李维老师和熊继承老师亲自将标本送到沙湾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并向保护站的领导们汇报了相关情况。15日上午11点,熊继承老师联系了四川省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专家唐浩,将我们亲自拍下的疑似熊猫活动痕迹的照片发送给他鉴定。回复是:粪便能确认是大熊猫粪便,食竹方式也符合大熊猫的习性。这样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15日下午,沙湾区林业局的相关领导王军同志又亲自到学校找到李维和熊继承老师,再次核实相关情况。16日,沙湾区林业局成立了由一位副局长为组长,野生动物专家、大林村1组组长李勇、李维老师为向导的调查小组,再次到事发现场,进行详细考察、调研,进一步确认其野生动物痕迹和采集标本的真实性,并重新采集了标本和影像资料。专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为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28日早晨6:30,为准确定位熊猫活动痕迹的地点,区林业局又委托熊继承老师带着GPS卫星定位仪到长老坪发现熊猫活动痕迹的地点获取GPS卫星定位数据,测得发现地海拔为1232米,GPS定位坐标为X:3257511,Y:355922,并已经将结果交沙湾区林业局。

现在标本经过技术处理后,已呈送省市研究部门,进行程序化鉴定过程之中,我们时刻期待着鉴定结果的反馈。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分析,该野生动物可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宝大熊猫。

一是从动物的食性来看。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主的素食者。熊猫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是长期自然历史选择的适应结果。据我们所知,偶尔食竹的动物还有多种,但这种完全以竹为主食的动物,就非熊猫不可了,这是我们认为该动物为熊猫的主要证据。

二是从熊猫的分布来看。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洪雅、峨边确有少量分布。地域上沙湾和洪雅、峨边呈“品”字形分布,自然环境很接近,且直线距离相距仅几十公里。

三是从自然环境看。大峨山(峨眉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绵延起伏几十公里,许多地方是人迹罕至的高山深谷,溪涧清泉流水,气候温凉潮湿,温差较大。在海拔1200-2800米之间生长着成片相连的箭竹、金竹、冷竹等多种竹类。二峨山半山至山顶有数百亩茂盛的冷竹和箭竹混生密林。这里食物资源和水资源都很丰富,是适合大熊猫生活的地方。

四是从实地情景看。动物痕迹处于海拔约1200米,并生长有茂密的金竹、半山腰有泉眼,山沟中有清洌的泉水,昼夜温差大,凉爽宜人,且丢下的竹片、残渣、大便也非常符合熊猫生活的习性。从动物痕迹处向西往二峨顶方向沿途发现有多处动物留下的相似痕迹。

五是从专家初步鉴定看。我们将采集的标本和图像信息发给四川省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省上研究所,请个别专家鉴定。他们初步确认符合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当然,这些仅限于个人见解,还需要专家组和权威机构的认可。

六是从民间传闻看。沙湾经天保工程的实施,自然生态环境大大得到了改善。在最近几年中,乡民对疑似大熊猫活动痕迹已多次向政府林业部门报告。据余溪村一组村民涂红贵说:“山中有一大熊,黑白相间,足有二百余斤”;传闻二峨村二组村民李自果亲自看见过大熊猫等。这些民间传闻也证明了大熊猫的存在可能。

七是从媒体报道看。据3月中旬手机报报道:峨眉山市龙池镇发生野生大熊猫伤害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的事件。其事发地离沙湾的动物痕迹地很近,山水相连不足10公里。

综上所述,我们的基本结论是:这是熊猫留下的痕迹。很可能是一只成熟、健壮的大熊猫,由于觅食、或迁徙路过这里,或因躲避盗猎追捕等人为因素暂时到这里,短暂栖息……

熊继承、高应全等在二峨山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并将采集的粪便、咀嚼竹渣样本上报沙湾区林业局并由沙湾区林业局上报省林业厅后,引起省林业厅的高度重视。2013年2月,沐川县发现大熊猫活动,并有人抢录了手机视频材料。这些信息极大地引起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组的注意,并将沙湾区正式列入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将覆盖全省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的39个大熊猫分布县(市、区),包括四川省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划定的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以及四川近年新发现的大熊猫分布区。调查总面积超过250万公顷,调查样线16000余条。调查时间为期一年半,将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调查内容包括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年龄结构、遗传多样性和性比,大熊猫栖息地植被、主要干扰因子和栖息地质量评估,大熊猫主食竹分布和生长状况,大熊猫分布区社会经济状况、大熊猫保护管理状况,大熊猫圈养种群状况等。

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组于2013年3月22日、23日完成了对沐川县的调查后,3月24日到达沙湾。25日,调查组成员分成6个小组,分别奔赴沙湾区境内的二峨山6个片区进行走访调查、实地考察、采集样本。熊继承、高应全分别参加了第3和第4小组的调查工作。

调查组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在云台寺长老坪、余溪沟右侧的仰天坡、土地垟、烂池子附近等四个地方采集了四个点的大熊猫粪便、咀嚼竹渣样本。经过初步分析其活动痕迹后认定:在沙湾区二峨山区域确有大熊猫活动,它是在沙湾区与峨眉山市交界地带的二峨山上活动。从地界连接上分析,沙湾区三峨山上也极有可能有大熊猫活动。调查组将正式建议沙湾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大熊猫生活区域进行保护。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中国独有的大熊猫作为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全球现存野生熊猫总数约1000余只。大熊猫是熊科家庭中最为珍稀,且生存威胁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成为国家濒危一级保护动物,是真正的名符其实的国宝和“活化石”,极具历史、文化、科研价值。

但是,我们在动物痕迹附近也发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是森林采伐。村民将原始林大部分砍完,次生林砍绝、烧光,种上了桤木树、巨桉树等。

二是竹林毁灭。一些竹林被人工砍去作农用工具器具和造纸原料;每年国庆节和农历白露前后,每天都有大量人员上山,大规模地毯式地采摘冷竹笋投入市场销售,使竹子生长陷入绝境;山上村民成规模养牛、羊,使竹类资源遭到严重威胁;一些竹子已出现开花和自然死亡的情况。

三是矿产开发。离动物痕迹地不足1000米的两边都有矿山,即大林矿山和六井沟矿山、净峨矿山、陈大溪矿山,峨眉方向的矿山更多,每天机声隆隆,炮声阵阵,粉尘铺天盖地。

四是盗猎活动。山上时有猎人打猎,猎狗追捕,铁钳诱捕,毒饵等,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致命的威胁,人畜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考察队员李中正同志就曾被猎钳夹成轻伤。

五是山中的竹林呈岛状隔离状态。一片片竹林像大小不一的“孤岛”,散布在崇山峻岭之中,竹林已很难自然生长连片或形成熊猫活动的走廊。这必将迫使熊猫种群只能孤立的分割生存。这种局面和状况极不利于熊猫的繁殖和发展。

我们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希望省、市、区政府和科研机构迅速对沙湾区二峨山区域进行系统的论证和科学的规划,及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具体的保护和发展方案。

二是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宣传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尽快建立起一套野生动物保护机制。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禁止砍伐森林、竹林,并退林还竹,将竹林片区连接起来,变成“竹海”。调整产业结构,停止破坏性的矿山开采作业,切实保护好山间水资源和六井沟自来水源头。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大熊猫保护、科普、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沙湾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位,为弘扬沫若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不断提升人们保护大熊猫的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是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划拨大熊猫自然保护的专项基金,使在大熊猫保护方面的人、财、物,责、权、利等方面都有坚实的物质保障。

六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逐步形成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真正实现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让山环水绕的沙湾更加美丽,真正成为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国宝大熊猫的新家园!


分享到: